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叫( )。形容人品德高尚的成语有(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解析:“外举不避仇,内举不避亲”的意思是: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,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。指推举人才时,秉持公正无私之心,不掺杂个人好恶。正好符合任人唯贤的成语意思: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。
任人唯贤[ rèn rén wéi xián ]
1. 【解释】:贤:有德有才的人。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。
2. 【出自】: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任官惟贤才,左右惟其人。”
译文:任命官吏只能任命德才兼备的人;君主身边的大臣及侍从也只能是这样的人。
3. 【示例】:选拔干部应当是任人唯贤。
4. 【语法】:兼语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、分句;含褒义
一:不欺暗室[ bù qī àn shì ]
1. 【解释】:欺:欺骗自己;暗室:人家看不见的地方。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,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2. 【出自】: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”
译文:像光明磊落的有道德的君子一样,即使在无人看见的暗处,也决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3. 【语法】:动宾式;作谓语;形容不做亏心事。
二:正大光明[ zhèng dà guāng míng ]
1. 【解释】:心怀坦白,言行正派。
2. 【出自】:宋·朱熹《答吕伯恭书》:“大抵圣贤之心,正大光明。”
译文:有圣贤之心的大都心怀坦白,言行正派。
3.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三:天下为公[ tiān xià wéi gōng ]
1. 【解释】: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,天子之位,传贤而不传子,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。
2. 【出自】: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译文:在大道施行的时候,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,把品德高尚的人、能干的人选拔出来,讲求诚信,培养和睦(气氛)。
3. 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。
四:公而忘私[ gōng ér wàng sī ]
1. 【解释】: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,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。
2. 【出自】:郭沫若《水平线下·到宜兴去》:“像他这样不折不扣的国而忘家,公而忘私的人,泱泱的中国中,究竟能有几个?”
3.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五:先人后己[ xiān rén hòu jǐ ]
1. 【解释】:首先考虑别人,然后想到自己。
2. 【出自】:《礼记·坊记》:“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而后己。”
译文: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的很轻,(凡事)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。
3. 【语法】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考虑别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