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入地无门的上一句

入地无门的上一句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入地无门的上一句

“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”这一成语,形象地描绘了人处于无路可走的窘迫境地。它源自宋代释普济所著的《五灯会元·法眼宗·西余体柔禅师》,书中描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情境:“进前即触途成滞,退后即噎气填胸”,直译为“前进就会遇到阻碍,后退则会被憋得难受”,恰如“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”的生动写照。此成语的近义词包括“进退两难”与“走投无路”,均用来形容人陷入极度困境,找不到出路。在明·冯梦龙的《警世通言·宋小官团圆破毡笠》中,就有这样的例句:“情知为丈人所弃,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,不觉痛切于心,放声大哭。”这段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绝望至极的情感。而在张孟良的小说《儿女风尘记》里,也有类似的情节:“宝坻县闹了大水,淹没了村子,灌死无数的人;又闹土匪,抓男抢女,逼得老百姓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。”这里,自然灾害与人为的暴行共同将百姓逼入绝境。这些例子不仅展示了“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”这一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运用,也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,同时关注并努力改善那些仍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的生活。